位于桑植縣城西南隅十五公里的利福塔鄉苦竹河,這里與長江三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,既有兩巖絕壁峙立、夾河而出的高峽風光,又有供游人憑吊懷念的古跡遺址。關帝宮坐北朝南,建于清道光五年(公元1825年),建筑面積400平方米。
關帝宮中軸線自西南而東北依次為品字形山門、戲樓、院坪、正宮組成。通面闊11.55米,通進進深27.5米,四周均有封火墻。山門系一明兩次火磚抹灰墻,以順、丁(斗墻)封砌,明間正樓匾橫書楷體“智仁勇”三字,陡匾有二龍戲珠龍邊,直書“關帝宮”三字(圖十六),青條石大方門,門高2.5米,寬1.58米,兩邊有抱鼓石各一個,緊倚山門,明間建戲樓(圖十七),面向內,戲樓樓面闊三間11.5米,進深一間8米,如意斗拱穿斗式木結構,歇山頂,上蓋小青瓦,正脊兩端有正吻,寶頂飾雙喜圖案和彌陀佛像。戲樓臺柱兩邊有雀替,系獅子滾繡球鏤空木雕,方形藻井。戲樓兩次間為化妝小室,樓板沿頭有浮雕龍圖案四條。
院坪系青石板平鋪而成,計78平方米。上九級青石臺階至正宮。正宮面闊三間13米,進深1間1.5米,明間系抬梁式木結構,次間為穿斗式木結構。明間減柱,硬山頂,上蓋小青瓦,瓦當滴水剪邊,正脊有寶頂正吻,貓
弓背封火墻,左右兩邊有石門各一座。左邊山墻壁上鑲嵌有石碑兩方。其是清道光七年(公無1827年)重刊的“永垂不朽”碑;其二是清道光五年(1825年)的碑,碑文均記載百姓捐資修建關廟之功德及修建首士名單。